首页 > 心得体会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

时间:2024-11-28 14:24:54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全文共12285字)

第一篇: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

本学期,利用闲暇断断续续读了《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一书,于文森教授在书中通过对课堂听评课的分析,对有关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用各种教学随笔和短文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一、听课评课,借鉴别人经验

于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学是活在课堂里的。《公开课断想》一文中讲到公开课的意义是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我们每学期都要听课,其中许多是公开课,公开课一般都是开课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其实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常常有许多可学之处,值得学习和借鉴。听课后的一些思考、点评和分析,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灵感,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学到许多经验。在准备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如今年我校教师在市学业水平考试培训会上公开课《认识国家》,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组的同事共同听课、评课,提出建议,帮助老师备课,每个人都学习感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专题,表达的是余文森教授对各种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相对专业化的看法和见解;对比自己的教学实践,感受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上,尊重学生,随着新课程课堂变革的实施,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改变教师讲为主到学生学为主。引导学生勤学、勤思考、勤动手,使课堂向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转变。不断学习,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取长补短。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

二、课堂落实,创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抓落实》一文认为课堂要特别注重抓落实。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抓落实,每个环节的目标、内容、任务具体清晰。要求认真备课,根据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把握全册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及每课的主要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备课时老师要想好教什么,什么需要教,只教学生不会的,这种“针对性”非常重要。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弄懂的,经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能懂的,也不教。上课时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学法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目标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重点训练。这样目标具体明确,效率就高。课后作业向课堂转移,极大地减轻了自己和学生的负担,也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始终以生为本,及时解决课堂问题。如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看到小组内组长与部分同学在讨论、学习,甚至是独自学习,其余同学在闲聊。组长汇报时还说是经过了小组成员深入的讨论。通过老师指导,让没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之中。帮助到位是在学生愿意学又学不会时,教师起到帮助作用。只要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之时,及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有个别问题就讲解点拨,共性的问题再面向全体同学一起探讨解决,课堂才为更加有效。

三、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书中还讲到作为教师要,坚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不在于年龄多大,有没有时间,而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学,乐不乐意去动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阅读各种有益书籍,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们现在开展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都是为教学服务的。积极实践,及时反思,才能做得更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通过不断地学习,力求把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升华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实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其变成属于自己的经验。

第二篇:听课断想

从听《认识三角形》单元的推门课所想到的

曹松峰

近期,我们教研室集中两周的时间,组织部分学校的业务校长和教研员,到市直初中开展听评推门课活动。其间,我听了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二单元的8节课,大多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内容。整体印象是,授课教师大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把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融会到对学情的把握之中,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培养能力,升华智慧,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凸显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肤浅、对教材研究的缺失,特别是少数教师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重复着课改之初所犯的一些低级性错误。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这些现象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再出发”。

【片断1】

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角形中的一些重要线段,请大家打开教材143页,找到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齐声朗诵三遍。

生(齐读):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师:我们接着学习三角形的中线,请大家看教材第143页,把三角形中线的定义齐声朗诵三遍。

生(齐读):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它们是三角形中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线段。请大家再一次齐声朗诵它们的定义,一定要把它记下来,背熟了??

【评析】

在课后的座谈中,教研员提出了对上述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看法,作课的教师反问道:“难道实施了新课程,就不要求学生熟记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吗?”

这里,问题的关键不是数学概念是否需要记忆,而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忆、理解、掌握,进而灵活运用的问题。毫无疑问,数学概念在数学学科的知识架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基础的基础,不可须臾离开。正如有的专家所谈,数学就是在“玩”概念。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包括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学生应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以便于在应用中做到“死去活来”。 新课程淡化了对一些数学概念的记忆背诵。我们反对像背诵古文名篇一样对数学概念的死记硬背,或是把它们作为一堆生死僵硬、毫无生命的东西强加在学生的头上。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领学生通过折一折、议一议的思考、操作、交流活动,达到在活动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进而灵活运用的目的。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学生在对概念的探索、质疑、体验和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概念的认知,使其成为自身数学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探求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至少可以增强记忆的准确性和牢固性,避免学得快、忘得快的现象发生。常常见到一些初中生在最后阶段的数学综合复习中,仍然对于统计学标准差公式中的(xi-x)是否应带上指数2拿不准。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标准差的意义以及非 ……此处隐藏7938个字……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对话、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当然,听课时不可能将“看、听、想、记”等多种心智活动割裂开来,而是边听边看、又记又想的,是“看、听、想、记”协调发展、联动推进的,联动才是有效听课的真谛。

3.听课的基本要领

(1)全身心投入。

听课必须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全神贯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精力不集中往往会贻误听课。比如疗事故出现,常与医务人员用心不专、麻痹大意有关;车祸发生在司机酒后开车或三心二意的时候。同理,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也要注意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为此,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听课者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瞌睡,心思全然不在听课上,这种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听课由于单调无刺激,以及长时间的静坐容易使人疲劳和困倦,这就要求听课者用意志来克制自己,使自己自始至终进入角色状态,整个意识要随着讲课情境活动而活动,这样不易走神。

(2)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

听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

① 听什么?怎样听?主要应听:a.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b.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c.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d.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e.是否有创新的地方。f.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②看什么?怎样看? “看”与“思”相伴,所以“看”就是观察。“看”是听课的重点。听课时要做到“五看”,即一看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要看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是关注少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要看教师是否将学科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否民主,学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构建和谐课堂等等。二看学生的“学”,这是“五看”的重点。这里的“学”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学,而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学习,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活动的广泛性、有效性怎样,学生是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要看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是否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表现。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质。三看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试金石。这里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也不仅要看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达成,更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有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收获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收获的是终身发展的能力。四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和处理,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整合,看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和突破,看教学程序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五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即语言、教态、板书,课堂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精神状态,多媒体的使用技能和适时运用。教师是学生的风向标,教师在课堂上应具有“精、气、神”。课堂上教师以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蔼的民主作风、自然的应变艺术、激励的组织策略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领学生,学生也会自然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并进入状态,自然与老师“配合”(新课程倡导的是教师配合学生)。

③记什么?怎样记?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关于听课中的“记”,应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概括说:一要记教学环节或课堂程序;二要记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如富有激励启发的语言、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等;三记学生中的闪光点,如学生的奇思妙想、质疑发现和对“权威”的挑战等;四记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课后的反思。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思想的体现等的思考都应及时旁批旁记,课后应像“过电影”一样对课堂全程进行反思,并对听课记录加以整理和梳理。听课中的“记”,尤以记自己的思考为重点。

④思什么?怎么思?主要思考是:a.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b.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影响。c.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d.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e.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f.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

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思”就意味着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例如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是否问问答答,也不能简单地看举手的人数多少,主要看学生动脑筋的程度。这里不妨分析一下:如果问题刚提出,全班都举手,这能算启发思维很成功吗?这很可能提的问题太简单了。相反,一个问题提下去,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以后,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地举的手多了起来。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个个答得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不真实;二是喊出来的都是好学生;三是内容要求偏低了。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收获。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练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

二、评课的艺术

1.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那怎样评课呢?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评课,也必先有一个“规矩”即标准,就像断案要有法律、称量要有天平一样,评课时用这个“规矩”来衡量课的质量。换句话说,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是有效的课、是优质的课,反之亦然。但是,由于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客观标准,标准只是相对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评教学目标;(2)评教学过程;(3)评教学效果;(4)评教师素质。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全文共1228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