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多篇由会员“xuanxuan_0220”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技术引路全面摘帽。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打好试验、示范、推广“组合拳”;炼好科技队伍“金刚身”;提升科技扶贫“含金量”,以县为单位组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用好“扶”字诀。共同阅读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精选,请您阅读!
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1
自实施金融扶贫“特惠贷”政策以来,我乡积极开展“比例入股、定期分红、政府担保”,贷款5万元全额入股每年分红3000元,三年累计分红9000元。目前我乡共计办理"特惠贷"287户,贷款总额达1444万元。其中入股红果树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建档立卡户182户,入股资金达876.92万元。入股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5户75万元。自用90户贷款金额492._万元。_年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分红4.5万元,红果树公司分红178户,总计分红50.52万元。
文山村车田组_,家庭人口7人,成人劳动力却只有两人。家中除了_两口子,五个孩子的教育支出成为这个家庭的巨大负担,但是孩子上学才能够有出息,才能有机会让他们成人后不再受穷。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这个家,_苦思冥想,觉得像现在这样务农守着田土过日子是肯定不够的,微薄的收入完全负担不起几个孩子的教育支出,但是他没有技术、也不会手工,外出创业在面对家中五个孩子就更不现实。正苦恼如何脱贫的_在又一次和乡干部交流的中他想到了搞养殖,并在干部的帮助下对养殖有了一点了解。说干就干,一开始_用家中仅剩的积蓄购买了两头牛,育肥后转手贩卖。这次转手贩卖,让_发现了商机,更发现养殖的利润远远大于常规务农的收益。于是_决定扩大规模,自己勤快一点,多养几头牛,来提高收入,改善自己家贫困的现状。但家中的积蓄不够,亲戚朋友那也没有资金能让他筹集。苦于手里没有资金,无力扩大养殖规模,就这样陷入了困境。
正在这个时候,金融扶贫“特惠贷”政策出台了,我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政府牵头引领、优势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覆盖等多种方式,动员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办理“特惠贷”,利用政府贴息的五万元贷款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大力发现产业或者入股企业、村集体经济等,切实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
_在帮扶干部、村干部的帮助下,办理了“特惠贷”,利用这五万元他扩大了养殖规模,修建了牛圈并购买了五头牛育肥。据统计,自特惠贷政策落地以来,_养殖的牛出栏前,最多的时候养殖规模达九头。现已经通过发展养殖一年的纯收入增加了三万元。_年,_通过多方扶持,和自身不懈的努力,收入稳步提高,实现靠自己的劳动脱贫。
_于_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_年就开始着手养殖,_年通过特惠贷扩大规模,实现脱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靠着自己的双手脱贫,真正做到了不靠等、不靠要,敢想敢做,抓住脱贫致富契机。
现在的_家这样的家庭很多,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已经脱贫,家里的孩子上学、赡养父母已经不成问题。但是不论是养殖还是其他的谋生手段都有一定风险的,乡政府为不让这样已经脱贫的家庭返贫,积极引导他们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比如如何防治疫病,如何科学养殖等等,我们通过“新农村农民讲习所”或帮扶干部直接帮忙查阅相关资料,为愿意提升自己,愿意靠自己双手脱贫的农户们提供知识的渠道。让他们在享受脱贫成果的同时能够保持现状甚至走向小康。
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2
近两年来,按照_区委、区政府对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区交委紧紧围绕_年底全面实现“越线、销号、摘帽”目标,本着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提档提标、重点倾斜、赶前赶早的原则,在决策部署上精准谋划、在行动上精准施策、在效果上精准落地,筑牢了脱贫攻坚交通基础。
在面上,做到了交通扶贫项目全覆盖,投资金额创新高。实施的铁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累计有12亿元征地拆迁资金补偿给沿线群众;累计实施了100多公里通乡油路大修改造工程;累计投资2.4亿元,共实施了三批共476公里脱贫专项农村公路,做到面上全区所有村(居)委交通扶贫项目的全覆盖;今年又启动了75个220公里的撤并村100%通畅工程;下达了70个210公里村民小组100%通达工程。列养乡村公路4230公里,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截至目前,三批脱贫专项农村公路已完工300多公里,约占计划任务的63%。
在点上,做到了整村脱贫摘帽有保证,群众增收能持续。区交委一名班子成员在贫困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吃住在村里,带领扶贫工作分队进村入户,实行“一对一”帮扶。围绕帮扶村建立了1户1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10个帮扶小组具体帮扶的机制,并已完成了每个贫困户的增收帮扶措施和整村脱贫解决“八难”,实现“八有”的精准任务方案,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明白卡和台帐。交通干部职工累计到贫困户走访座谈500余人次,区交委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全力扶持_镇、新华乡产业脱贫攻坚,实现了脱贫验收合格,群众持续增收。
在机制上,探索实践“333”扶贫公路建设机制,突出创新发展。一是抓好“三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认识,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崇高的历史使命和强烈的紧迫意识,牢固树立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的理念,迅速达成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统一目标进度,制定了《_区扶贫攻坚交通先行乡村公路建设实施方案》,逐一落实项目指标,提前下达建设计划和资金补助计划到乡镇、街道,倒排工期,确保如期建成投用;统一任务分解,将全区65个贫困村道路建设划分为5个片区,在区交委抽5名处级领导分片负责,抽调15名技术骨干和24名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负责项目建设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二是突出“三个优化”。即:优化建设机制,择优立项、政府补助、乡镇负责、村民主体、受益村民共建,由乡镇为业主,区交委行业管理,多部门和群众共同参与综合验收;优化融资渠道,向上争资、银行贷款、区级配套、社会融资多种方式结合,累计整合交通涉农资金约3亿元,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交通扶贫投融资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和项目支撑;优化服务管理,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建设流程合规、工程质量合格,强化项目资金跟踪管理,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确保了建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实现了工程优良、干部清廉。三是落实“三个保障”。即:道路养护有保障,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管理为先”的理念,在做好贫困村道路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六个三”农村公路养护机制,确保公路安全顺畅;脱贫越线有保障,在项目建设中,每个公路建设施工队优先为1至3个贫困家庭提供就近务工的机会,为贫困家庭增收创造机会和最大便利;在公路养护上,将贫困村的所有乡村公路纳入常年养护补助,65个贫困村优先聘请困难群众为养护工人,让其常年有活儿干、有钱赚;产业持续有保障,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接,利用 ……此处隐藏2386个字……计1600亩,覆盖贫困户16户。2017年_村将计划完成3000亩的“双高”甘蔗种植基地。为发展扩大“双高”甘蔗种植基地,2017年5月,来宾高新区专门购置了一批化肥,合计3万元人民币,免费发给全村36户贫困户,希望能够帮助困难贫困户开展“双高”蔗糖种植、三红蜜柚种植农业生产,争取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4
一、主要做法
_是陕甘宁边区的诞生地,革命年代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带领_群众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支援前线、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保证红军和地方工作的急需。《军民大生产》革命歌曲唱响全国。毛泽东同志曾为习仲勋题词:“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为了传承发扬老一代革命先辈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精神,_市坚持把科技扶贫作为新一轮“大生产运动”;以打赢科技扶贫攻坚战役为总目标,提出了紧盯一个目标;发挥两大科技人才优势;建设三大科技示范工程;开展四大科技行动;实现五大科技提升的“12345”科技精准扶贫总体思路。
一是技术扶贫,结对帮扶逐户脱贫。把精准扶贫与联村联户工作结合,严把“精”字关。以问题为导向,发放问卷,全面了解群众致贫因素“精确到户”;针对致贫原因,贫困户技术需求“精选人才”;按照群众服务要求,结对帮扶,驻村入户“精细服务”;建立入户登记卡、服务日志,服务指导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搭建起了科技人才与贫困户的“谐心桥”达到了逐户脱贫的目的。十二五期间全市下派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4898人(次),实现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先后推广新技术、新品种574项,创建经济利益共同体35个,帮助3万余户贫困户脱贫。
二是产业扶贫,集群发展整村推进。按照“一县一品,一乡一产业”的目标,下好“准”字棋。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乡镇调研“选准课题”;因地制宜,客观分析地理环境优势“找准产业”;与乡镇领导、乡镇企业、贫困户代表座谈“定准目标”。投入科技经费1200万元,组织实施特色产业富民乡镇项目24项,整体带动,整村推进,整乡脱贫。通过项目实施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50万亩以上;瓜菜面积140万亩以上;苹果种植面积160万亩以上;肉牛饲养量75万头;肉羊饲养量560万只;生猪饲养量140万头。
三是示范带动,技术引路全面摘帽。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打好试验、示范、推广“组合拳”;炼好科技队伍“金刚身”;提升科技扶贫“含金量”,以县为单位组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用好“扶”字诀。注重园区建设,在园区内培育一批由传统产业递渐式向高端产业转变的示范基地,让群众能直观了解和容易接收园区示范效果,“扶民心”。在园区设立培训中心,敞开大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育科技明白人,“扶理念”。园区内开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鼓励有想法、有知识、有创新意识的群众入园领办农家庄园、特色采摘园,“扶典型”。全市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建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8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79个;培育家庭农场98个;22个农产品品牌获得_省著名商标;建设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点95个;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58 个
二、扶贫成效
累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700多项(个),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通过科技扶贫使全市贫困对象人均纯收入由1212元增加到3215元,年均增长21.5%,全市贫困人口由93.49万人减少到34.85万人,贫困面下降25.35个百分点,_市和八县(区)整体跨入全国科技进步市、县行列。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和广泛认可,_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星火科技先进集体”等多种殊荣,被国家《科技日报》、《_日报》、《_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5
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
一是坚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县、镇各级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紧紧团结镇村两级一班人,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二是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三是充实力量,明确了分工和责任机制,镇党委书记作为扶贫攻坚的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坚持脱贫攻坚包村、包片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四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脱贫措施,集中解决各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争取资金项目实施。
二、积极作为,务求实效
通过多措并举,全镇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一)培育稳定增收产业。一是重点抓好乡村旅游扶贫。按照“生态立镇、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旅游”为抓手,探索旅游扶贫的新模式,以“生态”为抓手,探索产业扶贫的新途径。目前,已建成“大巴山森林人家”195户、床位3652张,直接带动创业就业842人,其中涉及贫困人口165户542人;基本建成生态旅游村落3个,五年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_万元。该镇兴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全村41%农户直接经营旅游,带动90%以上农户直接间接参与旅游服务,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31%下降到4.3%,兴田村乡村旅游扶贫的经验做法在去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二是抓好产业融合。着力抓好中蜂、生猪、干果三大到户产业,精准实施“互联网+”,通过组织特色营销活动,以旅为媒,融合电商大平台和游客后备箱工程,强化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实现农商旅融合融通、互促共进。
(二)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利益链接机制抓住了脱贫攻坚“六个一批”中产业增收这个关键环节,为短期能脱贫、长期稳增收奠定了基础。一是打捆住房改造、金融助农、产业发展等政策支持建卡贫困户直接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二是大巴山森林人家业主和电商平台与11户能力弱化的建卡贫困户建立用工、农产品采购、空余房屋租用及技能培训等农商对接关系,帮助贫困户逐步培育稳定增收产业。三是探索试点以地入股、以房联营等股权化改革新机制,帮助贫困户以房屋参与兴田村巴渝民宿合作社经营,建立巩固持续增收产业。四是开展村村帮扶推广发展经验,兴田村结对帮扶、支持德安村今年整村脱贫。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扶贫项目和政策,以交通、房屋、供水、人居环境、通信为重点,完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农村C、D级危房改造,完善集中供水系统、垃圾清运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实施网络通信改造,实现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通信网络覆盖100%、卫生室建设100%、安全饮水100%。
三、严明纪律,严格履职
一是严格落实脱贫攻坚督查小组职责,强化执纪问责,坚持教育为先,预防在前,做好政策、扶贫资金、项目的公示公开,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时做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三是严格遵纪守法,近年来无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和查实的投诉举报。
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精选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观后感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