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南门立木》读后感

时间:2025-03-31 07:11:16
《南门立木》读后感(全文共10029字)

今天我读了《南门立木》,讲的是秦国时,有一天早晨,商鞅在都城雍城的南门立了一根木头,上面有一张告示写着“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能得到五十两金子”落款是左庶长商鞅。大家都有点不相信谁也没去扛木头,后来有一个庄稼汉把木头从南门扛到了北门,真的得到了商鞅给的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大家才相信商鞅真的是说话算数的人。后来商鞅推行了很多新的法令,让秦国强大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

第二篇:南门立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立木取信)

2.理解词语“立木取信”:指的是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3.导入学文:这节课,我们就来深人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商鞅授权变法。)

⑵第一句话写什么?(总体评价商鞅,说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

⑶第二句话主要讲什么?(商鞅到秦国后,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

⑷“到??便”表现了商鞅什么?(表明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说明他实施变法的急切。)

⑸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争取国家富强。)⑹第三句话写什么?(秦孝公授权商鞅主持变法。)

⑺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

2.研读第二部分。快速默读课文第2—14自然段,思考问题:

⑴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⑵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

议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大家认为,把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朝廷在耍弄人。人们的想法, 1

表示对商鞅做法的怀疑。)

②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理解小伙子的用意:“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从小伙子的语言,体会到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算不算数,试试看吧。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

讨论: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小伙子对商鞅下的同样持怀疑态度,他之所以要扛这根木柱是要试一试商鞅是否能说到做到。)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从小伙子的表情体会他高兴的心理。

议议: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⑶课文学到这里,你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①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商鞅认识到变法的成功,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②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商鞅要让大家知道,他能说到做到,实践诺言。

③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的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1.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3.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

四、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

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 ……此处隐藏5846个字……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课后练习:

1、读写词语:

“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下面词语造句。

一方面……另一方面……

只有……才……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4、讲述《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补充建议:

1、这篇课文虽然写的是两千多年前有关政治改革的事,但是由于故事性强,语言比较浅显,便于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商鞅立木取信这部分内容,弄懂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等。进而理解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情。比如,读课文中描写人们看到商鞅南门立木的布告后的言行这部分时,要读出人们对商鞅的命令十分怀疑的语气,表达出人们对商鞅的做法不信任的态度。读商鞅向人们宣布的话语时,要把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表达出来。

3、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问题展开对话交流,教师相机的引导,点拨,把握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网向你推荐相关范文: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南门立木反思

6商鞅南门立木(练习)

商鞅南门立木导学案

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南门立木》读后感(全文共1002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