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在中图版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地球的宇宙坏境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之后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以前的知识,学好这节内容。地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创新精神。我这节的课设计主要是以旅游线路的形式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我当导演和游客,去欣赏学生们表演。:第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明白自然带的概念;第二步,把全班组,每组利用已有的知识究一个自然带,资料是课本中有关课文、景观图、素描图及地图册中的彩图。充当的角色是这个自然带的导游团,老师则充当旅游者;第三步,每组学生围坐一起讨论准备几分钟,每组中自荐一名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等负责向旅游团介绍当地风光;第四步,老师请学生充当导游自己设计旅游线路,完成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实践认识然后在地图上沿纬度向赤道向两极、由中纬度的沿海向内陆参观旅游,。这样,学生在游中学,效果应该会不错。
一堂课下来,课堂效果气氛不错,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参加。尤其是在第一个活动,我充当导游带领学生从南北方向及东西方向下来此虚拟旅行,而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大气圈,水圈与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理解。再加上日常从影视媒体和生活经验中获取信息,对区域的差异性、气候类型的分布等现象已经具有感性上的认识。,基本上对沿途的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到了第二个活动学生充当导游在所展的地图设计旅游线路,问题就来,很多学生都很茫然,不晓得从哪下手,再没有第一个活动那股积极劲了,最后是在我的反复提示下大多数同学才完成任务。
这节课给我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第一个活动能够成功,而第二个探究活动却不如我意。自我分析反思了下,原因之一第一个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以学生为主,其实本质还是老师讲得多,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因此学生完成得很好。而第二个活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让学生做自己课堂的主人,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引,变得茫然,活动的效果不尽人意。
这不能责怪学生,觉得跟自己平时的上课风格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是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的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事实上自己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大多数课堂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不懂,生怕自己漏掉关键点,自己又有多少时间交还给了学生呢,学生学到的都是老师的思想,自己的思想又剩下多少。
根据这堂课反思下自己这几年的教学路,自己给自己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 在地理教学中要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这节课就是使用多媒体展示,很好的模拟设计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完成探究性的学习,如果没有实地图片,这样的旅游情景模拟设计没有任何意义。反思自己的以前课堂教学,总觉得制作多媒体课件麻烦,还感觉效果不如黑板。殊不知是自己制作课件不用心,多媒体教学过程就是播放纯文本ppt,不知道怎样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以后要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积极,感兴趣参加到课堂活动来。
第二 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问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探究,让学生不得不问。总之是让学生
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而且学生善于提问也促进了老师的进步和成长。
第三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和以前的教学,自己成为了课堂的独裁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要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虽然目前有点难,自己也在摸索当中,但自己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希望有一天,学生都喜欢上地理课,并爱上地理课,那就是我的成功所在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