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贵阳市白云一中李秀华
学生分析: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文言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将继续积累文言文的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办法,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一、 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
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 “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 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文,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过程,为背诵作准备。)
四、背诵课文。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五、品悟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六、读后思辨: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信”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课件展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2、学生写或交流自己写的名句。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八、作业布置。
继续背诵全文。读读《世说新语》。
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主讲:王芳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课文注释与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意,争取背诵下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 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请发表你的看法。(开放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将学生分小组讨论,集合小组智慧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有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船家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船家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才有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年轻人,你会 ……此处隐藏1856个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 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讲诚信——懂礼貌 言必信——行必果
?
第四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课下的注释,自行翻译文言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3、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信”和“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呢?(生答)今天,老师再领大家去认识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好不好?(生 答)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更多请关注:WWW.)友期》。(出示多媒体投影)
二、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三、正音,通假字不(fǒu)通“否”,语气词。(出示多媒体投影)
四、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自行疏通文意,读一句原文翻译一 句,把不会的字词,随时标注在书上,注意文中的省略成分,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仍有不懂的,等会提出来,大家共同解 决。(教师指导学生翻译)
五、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全班解决,并提出重点需要掌握的字词。
六、文言文里的字词意思,尽管和现代汉语不同,但个别字词的
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学生说出文中的几个这种词的意思。(出示多媒体投影)
七、每组选一个代表,一人翻译一句,翻译全文。
八、请女同学来齐读,男同学点评。
九、抓住文中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个人的“怒”,让同学在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男同学齐读课文,读出三个人“怒”的不同感情。
十一、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演出。
十二、全班同学讨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十三、讲解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四、全体同学跟老师宣誓,做一个诚信的大中人,做一个礼仪的大中人。(出示多媒体投影)
第五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案
蒋慧娴
一、 情景导入(2分钟)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就认识很多这样的少 年英雄。比如说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四岁学画的王冕,六岁称象的曹冲,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翻到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少年。[打开ppt](板书:陈太丘与友期)请跟着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 检查预习(五分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打开ppt)[过渡: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进行了预 习,现在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请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2、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打开ppt)
三、 朗读课文,体味情感(十分钟)
(过渡: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现在就请大家先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注意老师朗读的停顿与节奏。)
1、翻下ppt,老师范读课文。
2、(听老师读完了,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有没有认真听了。所以,现在角色互换,由你们把课文齐读一遍,我来当听众。(按下ppt)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学习齐读课文。
(老师点评:嗯,读得真整齐,声音也很洪亮,有点那种感觉了,但停顿还欠明显,如:客问元方。还有后面,友人便怒,发怒的友人,语气应该有点急,所以朗读时,语速要稍微快点。)
3、点读。(现在,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再来给我们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注意老师刚刚讲的几个细节处)(老师点评: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吧,大家给点掌声。停顿处处理得很到位,朗读很清晰。不过老师希望你下次朗读时声音再大声点
四、 疏通文意,讲故事。
1,所谓“书读百变,其意自见”。我们已经把课文朗读了四遍,而且本文比较浅显易懂,同学们应该已经能大致翻译文章内容了。那现在你们还有没有哪些不懂的字词或语句的意思不懂的,就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反馈,师生共同解答。)(三分钟)
3、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放ppt)(八分钟)
(1)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
4、分角色朗读(过渡: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老师当叙述
者,女生扮演元方,男生扮演友人。)【一分钟】
五、 整体感知课文(放ppt)
1、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过渡:读得真好,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板书:元方
(老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友人。)板书:友人。
2、(过渡:都说人物语言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哪些性格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探讨人物性格。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懂事,正直不阿,勇敢
六、 合作探究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放ppt
1、文中“君”“尊君”“家君”称谓在意思上有何不同?
2、本文结尾处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