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医养结合是满足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4-11-30 14:25:01
医养结合是满足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的有效途径(全文共2315字)

医养结合是满足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2019年底,全县总人口54.92万,60周岁以上的老人8.66万,占总人口的15.8%,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较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农村老年人口总量和占比也不断增加。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慢性病老人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家庭养老子女压力和负担加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人口老龄化的特殊社会背景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成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养老需求、化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县医养结合现状

目前,我县公立医养结合机构做的较好的为****医养服务中心,该中心成立于**年,建筑面积平方米,设个医养区,开放床位张,工作人员人,医务人员人),工勤人员人。目前,中心入住医养人员人(其中托养人、住院患者人)。年,医养服务中心被省卫健委确定为第一批医养结合机构综合示范培训基地;年,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二、县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我县目前养老的主要形式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由于农村居民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农村养老基本都是以居家养老(家庭)为主,机构养老为辅。乡镇设有农村幸福院、敬老院,但90%以上进驻的是农村“五保”和少部分城市“三无”老人,社会老人床位入住率低。基层公立养老院、敬老机构普遍财政投入不足,规模小,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老年诊疗和护理服务不及时不专业,缺少专业老年病科和护理人才,服务质量区域、城乡间差别比较大,老年人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依然突出,大部分老年人日间照料、慢性病诊疗养护、失能康复护理得不到保障,急需专业医疗卫生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但是各级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属管理部门不一致,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利用。同时,无论是医疗机构改制或养老院服务项目拓展,很多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医疗机构审批、无法纳入医保定点单位,也影响了众多养老院转型为医养机构。广大基层养老和医养结合机构缺乏养老事业管理、老年医疗和护理专业人才,也是各级养老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急需改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农村养老服务结构单一、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愈加凸显。

三、开展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医养结合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医疗机构中办理养老机构的,哪此老人符合入住没有统一标准;对入住该院老人的护理等费用纳入社保报销范围是否合理,对未入住该院的其他老人是否公平;对养老机构中办医疗机构的,如何监督他们的社保报销体系等,如此一系列问题都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进行规范,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

(二)专业养护人员紧缺。目前虽然很多农村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但由于专业的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没有非常全面。虽然卫生医疗队伍每年新招,但由于每年报考人数少,加上乡镇卫生医院医务人员流动性大,使得医疗养护人员更为紧张。另外由于观念问题,年青人去养老院从事护理专业还不被一般人所接受,所以养老院要招专业的养护人员相对医院来说更难。有些养老机构虽然与医疗机构有签约合作,有医生定时上门巡诊,但由于养老院缺少专业的医护人员,如一些简单的抽血、化验单的开取、药物的使用等都要这些医生来做,医院力量显然不够。目前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康复护理等,但是,由于医护人员紧缺,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单一,设施简单,要想实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养服务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农村居民对养老认识缺失,医疗保健意识较差。在农村很多人认为子女健在却将老人送至敬老院是不孝的表现,会被亲戚和邻里嘲笑;大多数老人也选择居家养老,认为自己有儿有女,到医养结合中心养老会给自己和子女脸上抹黑,怕子女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尽管大多数居家老人感觉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但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定期检查和治疗的仅有20%左右,医疗保健意识较差。

四、建议及对策

(一)拓展延伸,推动医养纵深发展。

1.签订医养互助协议,延伸医疗服务模式。县级医疗机构与县级养老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对应乡镇敬老院、幸福院、日照中心签订医养互助协议,在养老机构、幸福院、日照中心设医疗点,定期为老人提供义诊、巡检、咨询、健康体检等基本服务;村卫生所每天固定时段到日照中心、幸福院坐诊,拓展延伸医疗服务。

2.“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医养结合模式。依托基层医疗机构,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的老年人实行差异化政策。

3、打造“互联网+医疗+养老”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构建“1NN”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机构对有常见慢性病的老人开展小体检并陪伴就诊、取药等助医服务;将优势养老服务机构纳入“110联动”“120联动”单位,对特定人群,特别是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助急服务,实行紧急救援。

(二)加强培训,壮大医养服务队伍。加快推进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从业标准,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积极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提升医养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技能;依托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免费为老人及其护理人员开展实践培训、技能培训,帮助解决老人医、养、护问题。积极宣传动员低保家庭、计生特殊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全市养老护理培训学习,让这些家庭掌握脱贫技能,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倡导志愿者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进一步壮大医养服务队伍。

(三)深度融合,构建医养发展格局。规划建设县综合养老中心,作为全县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外资投资新建医养结合中心。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构建医院康复科、国医堂、中医科等养老康复网络,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适宜的、可行的中医疗养、康复通道。

推进县域医养结合,可有效弥补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有效解决农村居民养老的系列问题。同时,推行医养结合服务,也可进一步拓宽卫生院发展路径,保障卫生院全面发展。更好的树立“生态**”健康旅游品牌,打造中高端健康养生养老福地。

《医养结合是满足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的有效途径(全文共231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